近日,媒体报道了2025年浙江省部署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全省公务政务活动中的PPT、视频“减量、减费、减负”。
报道中提到,以前每到年底,浙江不少机关单位工作汇报都需配PPT。不仅公务员要将大量时间都花在给PPT改格式上;内卷之下,PPT也越做越“高大上”。有时候因为时间和技术水平不够,工作人员只能把PPT外包,费用从每页200到400多元不等,遇到特殊情况还要额外付加急费。一次3分钟的汇报,做一次PPT往往要花费几千元。
专项整治后,很多工作口头汇报就可以,公务员能腾出更多精力、财力放在实际工作上。
华而不实的PPT自欺欺人
PPT的过频、过度使用的问题,也令教师、科研工作者身心俱疲。
全国政协委员刘宁2021年两会期间提到,她在调研中发现,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老师,都普遍反映PPT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建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新审视学生记笔记、教师写板书的重要意义,不能过分依赖PPT,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
2024年7月在中国科学报社、科学出版社举办的《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新书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曾痛批PPT浮夸风,“那些华而不实的PPT自欺欺人、掩盖问题,要不得!”
对此,《中国科学报》撰文指出,PPT泛滥的背后充斥着过度看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本身的形式主义,假手于人、照本宣科的官僚主义,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浮夸之风……这些都是科学进步乃至社会发展的大害。
文章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该坚持对于非必要的PPT一律不做,将人们从无效做PPT、看PPT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对于必要的PPT汇报,也需挤干水分、注重内容、杜绝夸大,让汇报经得起同行推敲,经得起时间检验。
高校新要求:汇报无需PPT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一场整治PPT的行动也在多所大学校园中悄然展开。
今年4月,湖北工程学院组织了一场“极简答辩”会。50名党组织书记共用一张PPT,以“3分钟讲述”的形式开展党建项目立项答辩。
所有人的汇报无需使用PPT。会议要求汇报人以口头汇报的形式“说清创新、验证成果、提炼经验”。没有冗长的汇报文稿,没有“一人一PPT”的常规操作,答辩会议限制倒逼汇报人把“注水汇报”拧成“干货硬货”。
过去50人汇报需要打印100页材料,现在全程电子化;以往每人15分钟“照本宣科”,现在总时长压缩80%。让基层党组织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到改革攻坚一线。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今年4月起,在校党委统一部署、校领导牵头引领下,精心组建十个专项调研组,开展多维度、深层次调查研究。
调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扎实推进,严格控制参会人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比如在“1+2+3+4”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调研中,校领导带队深入8个二级学院,采用“现场办公”模式,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无需编制专项汇报材料及PPT,转而以“口头汇报+实地考察+现场研讨”为主要形式,直接深入一线,与各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进行深入交流,快速厘清专业群与产业链匹配度不足、对行业新技术、新业态跟踪滞后等核心问题,推动“真调研、真分析、真改革”。
念PPT的大学老师,被投诉!
当然,整治PPT并不意味着“一刀切”,而是需要识别出哪些是“数字表演”,哪些才是真实需求。
比如,当下PPT课件已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PPT,教师可以大幅节省课堂板书时间,且通过声光电等技术手法,将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更生动、深刻地呈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依据教学需求灵活拓展教材外的相关知识。
但是随着大学课堂PPT教学的常态化,“PPT依赖症”现象愈发普遍。
2023年9月,媒体报道北京一高校学生宋同学发视频称,自己选修课的一名老师上课只是机械地读PPT或者让学生轮流朗读。45分钟的一节课,该老师能翻读几十页PPT,却从未深入讲解其中的内容,只是简单地说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宋同学表示,希望老师不要水课。针对该事件,该校教务处回应称会反馈监督。
更早些年,四川一高校还发生过教师因“上课基本就是照PPT念,基本不跟学生交流”“同学们很多听不懂”等问题,被学生投诉到学院领导那里。据悉经过学院调查,该名老师被调离了教学岗位。
2023年,麦可思研究曾根据从60余所本科院校处得到的反馈,统计出了各校督导评价工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20个关键词,“PPT”“课件”分别位列第7、第11位,体现出当下高校督导评价中对相关方面的重视。
如何打造高品质教学PPT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而PPT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应成为累赘。
尤其随着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大学课堂的广泛应用,教学中对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逐渐提升,这也对PPT的制作与运用更需贴合教学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那么如何制作一个高品质的教学PPT呢?
去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邀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带来主题为“教学PPT的品质与效率”的专题讲座,帮助学院教师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制作教学PPT效率与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陈江教授从“效率”“线索”“权重”“辅图”“流畅”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效率”指PPT制作可运用新兴网站技术实现思维导图文字版转图片,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线索”指PPT中可以一图看全局,从而提供教学整体化的思路;
✎“权重”则是利用互联网图库,将课件层次化,使学生理解复杂内容;
✎“辅图”展示了通过专业软件或AI进行辅佐制作,可以让PPT达到更生动的效果;
✎“流畅”表示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制作有实质性的动画,将重点做突显、化繁为简,在PPT中运用“动画”让学生看得见、不难受,更可以抗枯燥防走神。
以上教学PPT制作思路,相信也能给更多教师带来启发。
“PPT就像印刷机,也会印刷各种垃圾”
PowerPoint(PPT)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投影仪的数字化继承者,它的出现让任何能使用电脑的人,只需轻点鼠标并重新排列信息,就能创建演示文稿。
如今,PPT已经成为职场的重要技能之一。从学术报告到课堂教学,从商业演讲到产品推介,无处不在。它让演讲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直观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与此同时,有关PPT演示让人“停止思考”“缺少讨论”“变得愚蠢”的批评声音一直都在。
但是,PPT的发明者丹尼斯·奥斯汀(Dennis Austin)从不介意有关这个软件的抱怨,但认为他们不公平地把矛头指向了软件,而不是使用该软件进行偷懒、糟糕演示的人。就像他曾说过的:“PPT就像印刷机,也会印刷各种垃圾。”
工具本无对错,关键在使用工具的人。
如何用一页幻灯片,撬动一堂课的深度?答案在每个课堂的设计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畅. 浙江开始整治PPT[EB/OL]. [2025-07-22]. 上观新闻.
[2]李思辉. 对“老院士都忍不了的PPT浮夸风”何须再忍?[N]. 中国科学报, 2024-07-15(1).
[3]汤斐. 50名党支部书记共用一张PPT 答辩会“极简风”晒出硬核成果[EB/OL]. [2025-04-13 ]. 新华网客户端.
[4]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学校深入开展专题调研[EB/OL]. [2025-05-16].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