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古装剧和历史文学中,经常能看到“面首”这个词汇。这个词在通俗意义上是指“男宠”,而在中国的历史上,贵妇人拥有面首的现象早已存在。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山阴公主便拥有三十多个面首。而在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统治下,她也曾有过几位男宠,其中薛怀义便是最为人知的一位。他不仅陪伴武则天十年之久,还因其显赫的地位,成为了右卫大将军和鄂国公。
薛怀义之所以获得武则天的宠爱,并非仅仅因为年轻力壮,更因为他有一定的能力。薛怀义,原名冯小宝,出生于唐朝京兆户县(今陕西户县)。他的父母早亡,早年并无正经职业,只是在洛阳城里以卖药为生,度日如年。他的生活,像极了当时洛阳街头那些混迹的人。
唐朝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使得洛阳变得更加繁华。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成了许多人的聚集地。冯小宝凭借着自己强健的体魄,吸引了路过的千金公主的侍婢的注意。这名侍婢带他回府私通,进而将他推荐给千金公主。千金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她为了保护自身的荣华,最终决定将冯小宝献给当时权力日益膨胀的武则天。
展开剩余77%到了685年冬,冯小宝悄然进入洛阳宫,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之一。武则天十分欣赏冯小宝的力量与气质,甚至希望能与他私会。然而,由于外界的风言风语,武则天聪明地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她令冯小宝到白马寺出家,赋予了他“和尚”的身份。这样一来,武则天就可以以“切磋佛法”为由,名正言顺地与冯小宝会面。
为了掩盖冯小宝卑微的身世,武则天还将他纳为太平公主丈夫薛绍的族属,赐姓薛,并且给了他“怀义”这个法号。从此,冯小宝变成了薛怀义,摆脱了他昔日的身份,成为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僧人。
尽管武则天用巧妙手段将冯小宝藏在了白马寺,但时间一长,宫内外的人都知道,薛怀义名为和尚,实为武则天的男宠。凭借着武则天的宠爱,他的地位愈发显赫。薛怀义仗着女皇的权势,出入洛阳时,骑乘的是专属的御马,十余名宦官跟随侍奉。即使是高官,也得在他经过时避让。若有不遵从者,薛怀义会挥鞭猛打,直至让对方受伤流血。
随着权势的扩大,薛怀义甚至组建了一支“僧队”,成员多为洛阳街头的无赖少年,他将这些少年剃发为僧。大批僧人走在街头,吸引了不少的注意,最终引发了当地官员的不满。御史冯思勖曾言辞不客气,结果遭到薛怀义的暴力报复。冯思勖在路上遇到薛怀义时,立即被打得奄奄一息。
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惧怕薛怀义。唐朝的左相苏良嗣就曾与薛怀义发生过冲突。一天,苏良嗣在朝堂上看到薛怀义穿着袒胸露腹的僧衣,顿时怒火中烧,命人将薛怀义按倒在地,狠狠地打了他数十个耳光。虽然薛怀义跑去向武则天诉苦,但武则天却罕见地没有偏袒他,而是默许了此事。
不过,尽管薛怀义屡屡犯事,他依旧能借着武则天的权势,逐步走向人生的巅峰。689年,武则天任命薛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率军征讨东突厥。他成功完成任务后,获得了更高的官职和封号。
到了690年,武则天登基之时,薛怀义与僧人法明共同撰写了《大云经注释》,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佛的后生,具有神圣的地位。武则天对这本书极为满意,并命令其广为流传。
然而,尽管薛怀义的地位一度稳固,但他却做出了一些令人不解的举动。695年初,薛怀义拒绝再次侍奉武则天,而是组织了一千多名百姓剃发为僧,并画了一幅巨大的佛像。这一举动引发了周矩的强烈不满,并要求武则天依法查处。虽然武则天为他辩解称他得了“风病”,不宜过多追究,但局势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
最终,薛怀义的疯狂行为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证圣元年二月,武则天的侄女太平公主命令将薛怀义抓捕并处决。最终,薛怀义被勒死,尸体被送回白马寺焚烧。
薛怀义的死亡并未带来武则天的失落,反而迎来了更加年轻、顺从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就这样,曾经风光无限的薛怀义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武则天宠爱薛怀义十年,既是为了满足她的情感需求,也因看中了他在建筑和佛法上的才能。薛怀义不仅在宫廷内外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还帮助武则天完成了多个重要的工程与文化活动。这一切,正是武则天深知如何利用和依赖薛怀义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背后复杂的个人关系与算计。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